台灣的勞工退休金制度分為舊制和新制,兩者因施行時間、計算方式及領取條件不同,適用對象與退休規劃也隨之有所差異。以下將詳細解答「新舊制退休金能否同時領取」以及「兩者的差異與比較」,幫助勞工更清楚了解自身的權益與選擇。
勞退新舊制退休金能否同時領取?
勞退新制於2005年7月1日正式施行,若勞工的職業生涯橫跨新舊制,且符合各自的請領條件,原則上可以同時領取舊制與新制的退休金。
舊制退休金由雇主根據《勞動基準法》支付,而新制退休金則從勞工個人退休金專戶中提取,兩者資金來源不同,不會互相衝突。
然而,能否同時領取仍有條件限制。
舊制年資適用於2005年7月1日之前的工作年資,勞工需在同一事業單位符合退休條件(如工作滿25年,或滿15年且年滿55歲,或滿10年且年滿60歲)才能向雇主請領。若離職時未結清舊制年資,則可保留至符合條件時再領取。
新制年資則從2005年7月1日起算,雇主每月提撥至個人專戶,勞工年滿60歲即可申請。因此,只要年資橫跨新舊制且未提前結清舊制,同時領取是可行的。
項目 | 勞退舊制 | 勞退新制 |
---|---|---|
勞退適用時間與對象 | 2005年7月1日前已受僱勞工,依《勞動基準法》,可選擇保留或轉新制 | 2005年7月1日起新進勞工強制適用,依《勞工退休金條例》,舊制勞工可轉入 |
勞退資金來源與管理 | 雇主提撥薪資總額2%-15%至勞工退休準備金專戶,屬雇主所有,由台灣銀行管理 | 雇主提撥至少6%(勞工可自提最多6%)至個人專戶,屬勞工所有,由勞保局管理 |
勞退退休金計算方式 | 每滿1年給2個月平均薪資(退休前6個月),超15年每滿1年1個月,上限45個月 | 依個人專戶本金與收益總額,可一次領或按月領(總額 ÷ 預期壽命剩餘年數) |
勞退請領條件 | 同一單位滿25年,或15年且55歲,或10年且60歲,或雇主強制退休(如65歲) | 年滿60歲即可申請,不受年資或雇主限制 |
勞退領取方式 | 一次性給付,由雇主支付 | 可選一次性給付或按月領取(金額達標可年金化) |
優點 | 年資長薪資高者金額多,計算明確 | 個人專戶制,資金隨身走,雇主破產不影響 |
缺點 | 無法隨轉職帶走,雇主倒閉可能無保障 | 金額視提撥與收益而定,低薪或收益差者領得少 |
勞退新舊制能否同時領取 | 若年資橫跨新舊制且符合條件,可與新制同時領取(由雇主支付) | 若年資橫跨新舊制且符合條件,可與舊制同時領取(從個人專戶提取) |
勞退新舊制的適用範圍與對象
舊制和新制的適用時間與對象是兩者最基本的區別。
勞退舊制依據《勞動基準法》,適用於2005年7月1日之前已受僱的勞工,當時勞工可選擇保留舊制或轉入新制。
勞退新制則依《勞工退休金條例》,自2005年7月1日起強制適用於所有新進勞工,並允許舊制勞工自願轉換。這項分水嶺決定了勞工退休金的計算方式與權益歸屬。
勞退資金來源與管理方式
舊制與新制的資金來源和管理方式截然不同。
舊制下,雇主需按勞工薪資總額的2%至15%提撥至「勞工退休準備金專戶」,由台灣銀行統一管理,資金所有權屬於雇主,退休金由雇主支付。若準備金不足,雇主有責任補足差額。
新制則採個人專戶制,雇主每月提撥至少6%工資至勞工個人帳戶(勞工可自願加提最多6%),由勞保局管理,資金隨勞工轉職而帶走,保障性更高。
勞工退休金計算方式的差異
勞工退休金的計算方式是新舊制的核心差別。
舊制採年資計算,以退休前6個月平均薪資為基準,每滿1年給付2個月薪資,超過15年後每滿1年給付1個月,上限為45個月。
例如,月薪4萬元、年資20年的勞工,退休金為4萬 × (15 × 2 + 5 × 1) = 140萬元。新制則依個人專戶累積的本金與投資收益決定,可選擇一次領取或按月領取。例如,專戶累積100萬元,60歲領取且預期壽命剩20年,每月約領100萬 ÷ 240個月 = 4167元。
勞退請領條件的比較
請領條件也是兩者的重要區別。
舊制要求勞工在同一事業單位符合自請退休條件(如25年資,或15年且55歲,或10年且60歲),或由雇主依法強制退休(如65歲)。
新制則更具彈性,年滿60歲即可申請,不受年資或雇主限制,即使頻繁轉換工作,年資與資金也能累積。
勞退領取方式的選擇
舊制退休金僅能一次性給付,由雇主直接支付。
新制則提供彈性,勞工可選擇一次性領取全部金額,或按月領取部分金額,若專戶金額達一定標準,還可申請年金化領取,滿足不同退休需求。
勞退新舊制的優缺點分析
舊制與新制的優缺點各有不同。
舊制的優點在於年資長、薪資高者可領取較多金額,且計算方式明確;缺點是無法隨工作轉換帶走,若雇主倒閉,退休金可能無保障。
新制的優點在於個人專戶制,資金具可攜性,雇主破產不影響權益;缺點是金額取決於提撥與收益,低薪或投資收益不佳者可能領得較少。
結語
總結來說,勞工若年資橫跨新舊制且符合條件,可以同時領取舊制與新制的退休金。舊制依年資與薪資計算,屬雇主責任;新制則依個人專戶累積,具備可攜性與靈活性。選擇哪種制度對退休生活影響深遠,需根據個人年資、薪資水準與職場穩定性綜合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