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新的2020年,美國與伊朗的衝突一觸即發,導致金融市場在新年的一開始就動盪不安,許多投資人開始思考如何重新調整投資組合。「調整投資組合」是一個為了避免投資人做出「買高賣低」的行為,使投資組合回到適當的平衡點,這個過程也稱為「再平衡」(Rebalance),也就是讓投資組合重新回到一個適合投資人風險的狀態。
近年來,隨著機器人理財的蓬勃發展,各家金融業者紛紛推出自己的機器人理財系統,而各系統平台中,最常主打的特色就是再平衡機制。藉由再平衡機制,投資人可以將原本依照投資目標與風險屬性演算出的投資組合配置比例,執行重新調整動作,避免投資組合因為市場的變化而偏離原先水準,將投資組合調整回最適合客戶風險的比重。
什麼是再平衡?
簡易來說,再平衡就是將投資組合配置比例重新調回最初預設的比重。舉例來說,A投資人屬於穩健型,A決定投資在美國股市與美國公債各一半的比例,經過一段時間後,股市下跌的幅度多於債市,造成A的股債配置比例(40/60)出現明顯偏離原本配置的股債比重(50/50),比重的改變也導致投資組合的風險不符合A投資人應有的投資規劃,A投資人承受風險的改變,可能會因此做出不理性的投資決策,因此需要再平衡機制-維持投資組合與風險的比重。
再平衡是否限制投資組合表現?
以A投資人的作為範例,由以下結果可以看出,長期來看,年化報酬率的表現差不多,表示執行再平衡的機制並不會限制投資組合的表現,反觀若有執行再平衡的機制,其投資組合的波動度卻下降1%,表示有進行再平衡機制確實比單純資產配置買進持有的方式更佳。
此外,在最差年度表現上,有定期執行再平衡的投資組合表現,比沒有執行再平衡的投資組合高出約6%的報酬,表示A投資人在長期投資下,若願意遵守投資紀律,定期執行再平衡的機制,使投資組合維持在合理的風險範圍,他能在可承受的風險下,獲得最適的投資結果。
多久需要再平衡?
即使金融市場的歷史報酬無法代表未來最低的獲利水準,但我們仍然可以藉由歷史的資訊了解如何執行我們的投資方法。若我們設計一個股債配置比例70/30的投資組合,投資期間為30年,測試不同時間點下執行再平衡機制的結果。
由上圖數據與圖示可以知道,不論是每月、每季或每年執行再平衡機制,各時間點執行下的年化報酬率與波動度並沒有太大的差別,但是相較之下,每年執行再平衡機制的表現會來得更佳。美國知名財經作家William Bernstein說過:「沒有任何一個再平衡時機點是占優勢的!」,表示我們沒有必要過於頻繁的調整投資組合,只要每年固定時間點檢視與調整回適合投資人的配置比例,剩下就讓時間成為你投資的最佳夥伴。
另外,我們觀察到兩點:
- 長期投資的情形下,我們不必要一直檢視自己的投資組合損益情形,因為頻繁的檢視會導致情緒的起伏,我們可能會做出錯誤的投資行為。
- 當你下決心選擇長期投資,你必須忽略市場的短期波動,因為適當的資產配置與再平衡機制,能夠降低市場發生劇烈波動時對你投資組合的傷害。
長期投資,我們要選擇有紀律的投資方法,每年定期檢視與調整投資組合的配置比例,就足以能夠幫助投資人獲得良好的投資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