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收支平衡與匯率之間存在著密切且互相影響的關係。
當一個國家的國際收支出現不平衡時,匯率會成為調節的主要機制之一。以下用美國與中國的例子來說明:
- 貿易逆差導致貨幣貶值壓力:美國對中國存在貿易逆-差,代表美國為了購買中國商品,需要在外匯市場上賣出美元、買入人民幣,這會增加美元的供給和人民幣的需求。在自由浮動的匯率制度下,當美元供給過多時,其價值(匯率)就會有下降的壓力,也就是美元貶值。
- 資本淨流入帶來貨幣升值壓力:另一方面,中國將賺來的美元拿去購買美國國債,這形成了美國的資本帳順差。中國需要將人民幣換成美元來購買這些資產,這會增加外匯市場上對美元的需求,從而對美元匯率產生升值的支撐力道。
簡單來說:
- 經常帳逆差(進口大於出口)會給本國貨幣帶來貶值壓力。
- 資本帳順差(資金淨流入)會給本國貨幣帶來升值壓力。
匯率的最終走勢,取決於這兩股力量的拉扯結果。如果資本帳的順差足以抵銷經常帳的逆差,匯率可能保持穩定。反之,如果經常帳的逆差過大,即便有資本流入,本國貨幣仍然可能面臨貶值壓力。
此外,官方儲備(Official Reserve)的變動也會影響匯率。當中央銀行為了維持匯率穩定而干預市場時(例如,在美元貶值壓力大時買入美元),就會動用到官方儲備。
從國際收支平衡的概念來探討美元走勢
我們可以從國際收支平衡的概念來探討美元長期可能面臨貶值壓力的因素。

根據國際收支平衡的理論,一個國家的貨幣匯率受到其經常帳和資本帳的共同影響。長期以來,美國一直存在著巨大的經常帳逆差,這也是探討美元長期走勢的關鍵點。
- 持續的經常帳逆差 (貶值壓力來源)
- 美國長期進口大量商品與服務,遠超過其出口的總額,這導致了持續的經常帳逆差。
- 為了支付這些超額的進口,美國需要不斷向世界供應美元,這在外匯市場上形成了對美元的持續性賣壓,理論上會導致美元貶值。
- 依賴資本帳順差來抵銷 (升值支撐力道)
- 要讓國際收支達成平衡,並支撐美元的價值,美國需要有大量的資本淨流入,也就是創造一個龐大的資本帳順差來抵銷經常帳逆差。
- 這意味著,美國需要不斷吸引外國資金來購買其金融資產,例如您提到的中國購買美國國債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其他國家或投資者購買美國的股票、債券和房地產等,都屬於資本帳的資金流入。
長期貶值的風險所在
美元的長期價值,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外國投資者持續向美國投入資金的意願。如果以下情況發生,美元就可能面臨顯著的貶值壓力:
- 外國投資意願下降:如果外國投資者因為對美國經濟前景的擔憂、美國國債信譽的疑慮,或是找到了更有吸引力的投資標的,而減少購買美國資產,那麼支撐美元的資本流入就會減弱。
- 逆差持續擴大:如果美國的貿易逆差進一步擴大,就需要更大規模的資本流入才能彌補。一旦資本流入的速度跟不上逆差擴大的速度,美元的貶值壓力就會浮現。
總結來說,美國依靠其強大的金融市場和美元作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的地位,長期吸引了足夠的資本流入來平衡其龐大的經常帳逆差,從而維持了美元的強勢地位。然而,這種平衡是建立在持續的資本淨流入之上的。一旦這個前提發生動搖,由經常帳逆差所引發的根本性貶值壓力就可能顯現出來,這就是從國際收支平衡角度看美元長期貶值的核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