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前要做的第一件事–控制自己的情緒


大部分的投資人最常使用基本面分析、技術面分析等來做投資判斷,但其實我們都忽略了一件會對投資造成重大影響的事情,那就是我們自身的情緒。

什麼是行為財務學?
投資很簡單,但成功不簡單。當我們在分析策略哪裡出錯時,往往忽略了我們的情緒及心理,因此誕生了行為財務學。

傳統的財務理論假設投資人都是理性的,所有的財務分析也都是以這個假設去做決策,但事實證明,人是不理性的動物,所以市場才會出現波動,每個人終其一生追求的就是財富自由,當我們有明確的目標,我們可以用甚麼方法來達成呢?

第一種: 透過學習獲取我們所需要的投資知識。

“對知識的投資會帶來最大的利益。”-班傑明・富蘭克林 (Benjamin・Franklin)



第二種: 使用機器人理財的服務,優點就是理性不受情緒影響。

一個成功的財務規劃不能單單分析數字,必須知道大家的心裡在想什麼,了解市場的趨勢。當然,除了解市場,我們更應該了解自己,我們做投資決策的時候,大部分跟我們自己的心理情緒和行為有關。

“無法掌握情緒的人不適合從投資過程中獲利。”-班傑明・葛拉漢 (Benjamin・Graham)

“投資並不是要在別人的遊戲中擊敗別人,而是在自己的遊戲中控制自己。“ – 傑森・茨威格 (Jason・Zweig)

人真的是理性的嗎?

傳統的財務理論(如效率市場)都假設人是理性的,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如果是的話,那金融史上的泡沫又是如何出現的呢?

行為財務學透過心理學解釋效率市場中的異常現象,行為財務學的一個假設是,市場的資訊和參與者的特性會影響個別投資者的決策及市場的結果,因為真正的人並不是完全理性的,正如美國的投資顧問查爾斯•艾利斯(Charles•Ellis)曾經打趣的說:“拉斯維加斯每天都很忙,因為我們知道不是每個人都理性。”

以下整理出投資者常出現的偏見,了解這些偏見,可以幫助自己做出更好的決策。

1. 捷思法(Heuristics)
人會根據過去的經驗作出判斷,但做出的判斷不一定是對的。
EX1:你第一次遇到狗就被咬,於是你覺得所有狗都會咬人。
EX2:有人跟你說他追求完美有潔癖,你就猜測他是處女座的。
EX3 :你周遭的親戚買股票都賠錢,於是你覺得買股票一定會賠錢。

2. 過度自信(Overconfidence)
有些人會因為過去曾經在股票市場賺過錢,就認為自己是下一個股神巴菲特。

3. 處置效應(Disposition effect)
許多人在股票市場交易時,喜歡賣出賺錢的股票,留下賠錢的股票。

4. 心理帳戶(Mental accounting)
人們會把等價的金錢在心裡劃分到不同的帳戶。
EX:薪水賺來的1000塊和發票中獎得到的1000塊,對你來說是不一樣的,容易把中獎的錢花掉。

5. 熟悉偏誤/本土偏誤(Familiarity bias /Home bias)
人們認為自己比較熟悉的事物會比較好。
EX:你會傾向買台灣的股票而非美國的股票。


我們個人無法避免這些偏見的出現,因此我們可以透過機器人理財來幫助我們更有紀律的實施自己的投資策略。



參考資料: Baker, H.K., & Ricciardi, V. (2015). Understanding Behavioral Aspects of Financial Planning and Investing. Journal of Financial Planning, 28(3), 22-26.

阿爾發投顧 Alpha
阿爾發投顧 Alpha

簡單方法與堅持理念是成功投資的不二法則

文章: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