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準備進入金融市場之前,你是否了解金融市場的本質與規則,還是只想知道未來什麼標的可以讓你獲利;你是否做了許多分析後,投資績效仍然沒有起色,然後更加倍努力分析,但不知道自己的投資觀念和方法才是最大問題。大多數人都把投資想像的過於複雜,認為需藉由許多分析方法與複雜的金融商品才能在的金融市場獲利,但從歷史經驗來看,虧損慘重的總是那些大型的專業金融機構與複雜的金融商品。本書《化繁為簡的逆思投資》作者提供許多的研究數據與例證,告訴我們投資領域有許多跟我們直覺想法不同的地方,而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無法投資獲利的因素。
- 金融市場高度不確定性,沒人能說得準
《精準預測》的作者Nate Silver認為預測經濟比預測政治選舉難上加難,作者歸納三個原因導致無法預測未來投資趨勢: 1.沒有因果關係的相關2.不斷變化的經濟3.資料的雜訊很多。難以歸納規則的金融市場,沒有人是預言家。
- 投資是一門藝術而非科學
目前市場上仍然沒有一定的因果關係來解釋股市的上漲與下跌,他並不像科學有堅不可摧的原理脈絡,因此當有人告訴你,未來某商品未來價格會上漲或下跌時,一定要抱持懷疑的態度,並藉由機率去思考問題,利用科學數據去做決策。
- 專業的基金經理人沒有比較厲害
根據過去學術研究顯示,只有不到1%的基金經理人能夠長期穩定地提供客戶高於大盤指數的績效,表示許多經理人的好績效只維持短短一兩年,無法具有長期的持續性。股神巴菲特與避險基金的賭注,也再度證明長期要擊敗大盤指數是多麼困難。
- 承認吧!我們很難理性地面對投資
在財務金融學理論中,假設每位投資人都是理性的。但大家仔細想想,我們曾經是否都有發生奇怪的投資行為,例如:聽信專家買進建議,盲目上車 ;因為過去損失的慘痛經驗,錯過市場的上漲階段,成為市場最後的套牢者。諾貝爾經濟學家Robert Shiller提過,要了解經濟如何運作,我們不能忽略人類的心理因素。
- 你的投資行為是報酬率的重要因素
人們越是面對不確定的東西,越容易利用「直覺系統」做判斷,而往往錯誤的投資判斷都是「直覺系統」的誤判所致。例如:追求高報酬、追逐熱門產品或是頻繁關注價格與績效。很多人認為投資成功的關鍵是努力研究分析,但最重要的關鍵因素是在於你的投資行為,巴菲特的老師Ben Graham提到:「投資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
- 沒有任何單一指標可解釋市場
許多人喜歡將某項經濟指標跟股市一起分析,大談彼此之間的相關性,好像可以用來預測股市未來的變化,若股市真的如此簡單,那就不會有人因投資失利而破產。你可以找到許多與股市相關的解釋因素,但在不同國家不同時間點絕對會有不一樣的結果。《紐約時報》知名財經部落格作者Carl Richards說過:「金融市場根本沒有固定不變的型態,唯一沒變的就是投資人的行為模式。」
- 少看財經資訊,它可能害了你的投資
媒體為了提升閱聽者的興趣,往往會針對價格走勢賦予各種新聞故事,反應讀者對於自己所擁有資產的期望。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要培養媒體識讀能力,千萬不要輕易相信各種資訊,不要因為市場的資訊與風向而左右你的投資決策。
- 什麼都不做,績效會更好
許多學術研究報告證實,投資人的績效與交易次數成反比,交易越頻繁,績效越難堪。富達基金公司也做過類似研究,發現績效好的投資人往往都是那些長期沒有交易的帳戶。當你越頻繁關注投資組合的狀態,你就越可能因為短期的虧損感到痛苦,進而做出錯誤的投資決定。在投資上,少做錯比多做來的重要!
- 時間是投資人的好朋友
大家最熟悉的投資大師巴菲特,其成功的方式除了精準的選股,還包括長期投資,但大家總是關注選股技巧,卻忘了時間與耐心對於投資的重要性。短期而言,股市像個投票機;長期來說,股市是一台秤重機。投資股市選股固然重要,但更需要耐心等待開花結果,特別是在市場波動時保持冷靜,不輕易改變投資原則。
- 簡單方法成就非凡結果
動物們選擇簡單的生存法則面對高度不確定的大自然,但人們往往選擇複雜的方法面對高度不確定的金融市場。在投資前,我們必須釐清自己的投資原則,建立自己的投資信念,貫徹始終的執行。
成功的方法不一定人人都能模仿,但失敗的經驗是可以去學習避免,投資要成功,就得了解自己不該做的事情,避開錯誤行為,做個有智慧的投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