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 (ICI;美國投資公司協會),發表了一年一度美國資產管理業者的統計數據報告,ICI 是美國眾多投資公司所成立的協會機構,成立於 1940 年,定期會發表關於共同基金、ETF 或封閉式基金的發展狀況,讓機構法人與一般投資人瞭解整體市場的發展趨勢。
2019 年底,全世界 ETF 總資產規模為 6.3 兆美元,其中以美國為最主要的市場,美國有將近約 4.4 兆美元的 ETF 管理資產,共 2,096 檔 ETF 在美國交易所交易。
美國目前共同基金之總管理資產約 22 兆美元,其中主動式管理的基金 (涵蓋共同基金與 ETF) 佔 60% 的資產規模,反觀被動式 ETF 與被動式指數型基金僅佔 40%,也就是說:目前美國市場,大多數資產仍是被主動管理的!
有趣的事是,即使主動式基金目前仍為市場的主要霸主,但過去十年,主動式股票基金不斷呈現資金淨流出的狀態,尤其從 2015 年開始,資金流出的現象更加明顯,另一方面,被動式股票基金不斷呈現資金淨流入,不論是 ETF 或是指數型基金皆相同。
一方面可以反映主動式基金費用高昂的問題,投資人漸漸瞭解投資成本是報酬的關鍵,另外,美國機器人理財的蓬勃發展,也讓 ETF 等被動式投資的方式逐漸興起。
即使被動式基金與 ETF 的資金淨流量不斷增加,圖二談到,目前美國共同基金市場有 60% 的資產是由主動式管理,因此,被動式投資商品的整體交易總額,對於美國整體股市交易總值來說更是微不足道。
圖四可以瞭解,不論主動式的基金或是被動式的 ETF,其佔整體美國股市交易額的比重各別只有 15%,整個股票市場有高達 70% 的資產是由其他投資人所持有,例如:退休基金、避險基金、保險公司、銀行金融機構,或是散戶投資人,這些多數人為主動型操作者。
而且這裡呈現的是美國市場的狀況,一開始有提到 ETF 主要市場與成長都在美國,且根據數據顯示,過去十年,流入指數型基金的資金,有 42% 流入美國股市、27% 流入國際股市,只有小部份進入債券資產與另類資產的指數型基金。
因此,在 ETF 成長速度與市場最大的美國,指數型基金都不是市場主力,在其他市場與資產類別,指數型基金更是難以影響或加強整體市場的漲跌波動。
在三月份市場熊市崩盤之際,許多人高喊「指數投資過熱」、「ETF 讓市場波動加劇,產生助漲助跌效果」或「大家瘋狂持有 ETF,將造成市場泡沫!」,這些言論純粹是根據自己想像,或是主動式基金業者擔憂未來產業發展,而對指數化投資產生的批評與威脅。
圖五可以看到,從 2016 年至 2019 年期間,將近 80%~90% 之 ETF 交易都發生在次級市場,也就是投資人之間的互相交換買賣,完全不會觸及 ETF 所持有標的的實質買賣(初級市場—申購贖回 ),換句話說,在次級市場交易的 ETF,根本不會影響其 ETF 所持有的股票與債券供需,更不用說對整體股市或債市的助漲助跌。
ETF 初級市場交易到底影響股市有多大呢?過去十年,即使美國 ETF 的發行量與交易量爆發性成長,但 ETF 在初級市場的交易活動佔整體美國股市的影響還是非常小,約介於 4%~5% 左右。即使在股市波動加劇的 2018 年,美國股票型 ETF 的申購贖回活動也僅佔當年持有標的股票交易量總額的 5.4%。因此,對美國而言,ETF的交易對於整體股市的影響仍然非常微小,其他國家之股市更是如此。
ETF 在過去 10 年確實是蓬勃發展,連股神巴菲特都認同一般投資人應該持有 S&P 500 ETF,但整個被動式基金的總管理資產相較於主動式基金仍有一段差距,ETF 的資產規模與交易量在巨大的金融市場中只是一小部分而已,影響力微不足道,因此不要被新聞媒體的錯誤資訊誤導,而對於被動式投資有錯誤的認知與恐懼。
市場泡沫從來不是金融商品導致的結果,而是因為人的貪婪與恐懼。
你還在迷茫投資的選擇嗎?還不清楚財務規劃如何進行嗎?或許你該試試免費的財務快篩,幫自己的財務規劃做一個簡單的健康檢查!(記得登記免費專人解說服務唷!)
👉👉👉財務快篩連結: https://roboadvisor.com.tw/portal_mk.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