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職員工退休福利基金運作與管理 逢甲大學經驗分享

一、 引言與背景

本次簡報由逢甲大學校長王威分享逢甲大學在教職員工退休福利基金運作與管理方面的經驗。華梵大學李天任校長擔任主持人,並強調教職員工對自身退休保障的規劃不足,以及私立學校在退休福利上過去不及公立學校的困境。近年來,公私立學校退休制度皆有改革,特別是私立學校努力推動「樂退」概念,並將公保年金化,以及引入自主投資專戶。

二、 退休面臨的四大風險

王校長指出,人生面對退休時有四大重要風險必須面對:

  1. 長壽風險: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增加,未來撫老比將大幅上升,這意味著壽命延長會帶來更多的經濟負擔。
  2. 醫療風險:60歲以上人口的醫療支出是年輕人的四倍,年紀增長會導致醫療費用相應提高。
  3. 通膨風險:消費者物價指數只會上升,不會下降,現在的貨幣價值與未來退休時將大不相同。
  4. 投資風險:投資有賺有賠,若資金發生虧損,需要更高的報酬率才能彌補。

王校長強調,不論職務,每個人退休後都將面臨這四大風險,因此務必做好投資保障。

三、 退休保障的三層制度

目前的退休保障制度分為三層:

  1. 政府保障:包含公保、勞保、軍保及國民年金,為最基礎的保障。
  2. 職業退休金:國立大學為公務人員退撫基金,私立大學則有法定提存率進入私校退撫基金,由政府、學校(雇主)和個人共同提撥,此外還有勞退(新制與舊制)。
  3. 個人理財:包括個人儲蓄、投資及保險規劃。

逢甲大學透過「福利儲蓄信託基金」制度,旨在提高第二層職業保障的充裕性。

四、 各基金規模與績效

  • 勞退新制基金:規模最大,約3兆9544億元,覆蓋超過千萬勞工。
  • 公保基金:規模約3692億元。
  • 私校退撫基金:規模相對較小,約705億元。

各基金規模呈現成長趨勢。在資產配置方面,公保基金、退撫基金和勞退新制基金的配置較多元。私校退撫基金則因有保守、穩健和積極型選項,配置對象相對較少,但績效表現不俗。

根據112年的年報酬率:

  • 公保基金:18.25%。
  • 私校退撫基金:保守型6.2%,積極型14.5%。

長期(近五年或近十年)來看,時間越長,各基金的報酬率會趨於穩定但下降,顯示長期投資具有相對穩定的報酬率。

五、 逢甲大學福利儲蓄信託基金的發展與運作

逢甲大學在20多年前(民國90年,西元2001年)首創「福利儲蓄信託基金」制度,旨在提升私立大學教職員的退休福利。

A. 緣起與理念

  • 民國89年(西元2000年),董事會參訪香港,受香港推動強積金制度啟發,回校後研議。
  • 校方召集財管、法律、財經、統計、應數等領域專家研討一年後推出。
  • 理念為「儲蓄、福利、投資」三位一體。

B. 制度設計

  • 儲蓄:員工每月從本薪提撥至少5%(可更高),類似半強迫儲蓄。
  • 福利:學校相對提撥5%(不論員工提撥多少,只要超過5%)。王校長表示,學校每年編列約2500萬預算支應這筆提撥。
  • 投資:成立基金,集中專戶管理,進行投資運用。校內設有管理委員會和工作小組負責。

C. 運作模式的演變

  • 民國90年起:個人提撥5%對應學校提撥5%。
  • 民國103年(西元2014年):因應金管會規定,推行「自選標的」,員工可依風險屬性選擇保守、穩健或積極型投資。
  • 民國109年(西元2020年):個人提撥部分直接轉入私校退撫增額專戶,原校內自體部分則持續由學校操作。校提部分持續在校內操作。
  • 民國111年(西元2022年):開放約聘教師加入福利儲蓄系統,以因應教育部修訂之《專科以上學校進用編制外專任教學人員實行原則》。
  • 民國113年8月(西元2024年8月):與投顧公司合作,轉為「顧問式福利儲蓄信託」,引入智慧化平台提供投資諮詢和規劃服務。

D. 基金管理與規模

  • 參與率:約96%的教職員工加入。
  • 管理委員會:由副校長、總務長、財長及四位校外學者專家擔任指定委員,另有十位票選委員(每兩年改選一半)。設有工作小組負責具體操作。
  • 投資策略:自行操作為主。校提部分股債配比為60:40。個人自體部分則分保守、穩健、積極三型。
  • 基金規模:目前總金額約9億元。校提部分佔46%,自體部分佔54%。其中,自體部分75%的同仁選擇保守型。
  • 與投顧公司合作後,績效顯著提升。保守型年化報酬率約5.7%,積極型半年績效可達11.84%。

E. 退休金試算案例(以35歲新進教師為例)

  • 假設條件:服務30年,每月自體5%,學校提撥5%。
  • 退休金總額預估
  • 保守型:約1631萬元。
  • 穩健型:約1600萬元。
  • 積極型:約1825萬9千元。
  • 每月領取金額預估(分次提領)
  • 保守型(私校退撫改為2%投報率推估):合計約56995元。
  • 若自體提高到10%:合計約63000元。
  • 穩健型:將近7萬元。
  • 積極型:可能超過10萬元。

王校長強調,這些數值是在特定假設下推估,實際結果會受投資績效等因素影響。

六、 與投顧公司合作的模式與效益

逢甲大學與投顧公司合作,轉型為顧問式福利儲蓄信託,主要效益包括:

  • 智能平台:運用蒙地卡羅模擬、再平衡機制和即時監控,提供客觀中立的投資建議。
  • 專業顧問服務:提供投資決策、投資組合建議、績效監控報告,並為老師提供專屬退休規劃報告。
  • 產學合作:包括講座、實習和就業機會。
  • 資訊透明化:發行逢甲福儲月報,提供基金操作現況、市場評估及投資理財建議。
  • 線上試算系統:開發私校教職員工退休金試算系統,預計上半年完成。

七、 結語與展望

王校長總結,逢甲大學推動福利儲蓄制度,是希望透過老師的儲蓄和學校的相對應提撥福利,為教職員工退休後提供更充足的保障。學校的使命是「共善」,不僅照顧學生,也希望有快樂的老師,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

逢甲大學希望發揮學校特色,為台灣高等教育和人才培育貢獻心力。李校長補充,老師們常忽略退休規劃,鼓勵大家了解自身權益,特別是新制(DC制,確定提撥制)下,多提撥能有效增加退休金。

八、 問答環節

有校長提問如何評選投顧公司作為合作夥伴。

王校長回應,主要考量包括:

  • 經營績效與服務:公司本身的經營狀況、服務品質。
  • 熟悉度:對學校的熟悉程度。
  • 價值服務:能否提供退休金規劃、安養服務、市場分析、投資組合建議等額外價值。
  • 專業度:特別是機器人理財和智能平台方面的專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