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評級是什麼?
首先,在了解美國信用評級被調降的影響以前,必須先認識什麼是信評。投資市場千變萬化,也充滿各種商品。到底要如何知道投資這些商品是否安全呢?
信用評級三巨頭
有些專業機構會針對各種金融商品,像是股票、債券、基金,甚至國家的信用狀況以及償債能力進行評估,並且給出信用評級;這些機構就是信評公司。一般來說有三大權威的信評公司,穆迪 (Moody’s Investors Service)、標準普爾 (Standard & Poor’s)、以及這次的主角 — 惠譽 (Fitch Ratings)。台灣本地業者的話,則是有中華信評公司。這些公司會對各種產品進行評級,而其中對於債券以及國家主權的評級是最常被投資人關注的指標。
信評等級要怎麼看?
惠譽的信評等級由高到低是AAA、AA、A、BBB、BB、B、CCC、CC、C、RD、D。簡單講就是從A到D越來越低,另外也會用+與-來做調整。這次美國的降評,就是從頂級的AAA調降至次一級的AA+。標普的評等方式與惠譽幾乎相同,而穆迪則是呈現方式略微不同:穆迪的Aaa對應到惠譽與標普的AAA,其他等級也是一樣的呈現方式;並用1、2、3來區分同一級別的高低。
惠譽信用評級 | 說明 |
---|---|
AAA | Highest credit quality 最高信用品質 |
AA | Very high credit quality 極高信用品質 |
A | High credit quality 高信用品質 |
BBB | Good credit quality 信用品質尚可 |
BB | Speculative 投機等級 |
B | Highly speculative 高投機等級 |
CCC | Substantial credit risk 高信用風險 |
CC | Very high levels of credit risk 極高信用風險 |
C | Near default 接近違約 |
RD | Restricted default 限制性違約(未違約,但是滿足部份條件) |
D | Default 違約 |
信用評級是用來評量債券風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們常常聽到的「非投資等級債」(舊稱高收益債,或垃圾債)就是指BB/Bb級以下的債券。國家主權債也會使用同樣的基準來評估。
美國的信評為什麼被調降了?
這次的市場震撼,就是惠譽於8/1(美國時間)宣布將美國的長期發行人違約評等 (IDR) 下調,由最佳的AAA調降至AA+。雖然令人驚訝,但也不算事出突然,畢竟惠譽早就已經提出警告過了。今年年中美國再度陷入債務上限僵局,拜登政府遲遲未與國會達成協議,隨著美國財政部耗盡資金的日子 (X-Day) 越來越近,惠譽宣布將美國的信評列入負面觀察清單。如今看來這似乎是個提前兩個月的預告。
調降信評的原因
惠譽洋洋灑灑列出九個評等的原因,說明為何會將美國的信評定在AA+。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三個:
- 美國財政狀況正在逐漸惡化:美國政府的債務負擔不斷攀升;惠譽預測由於聯邦政府收入疲軟,但支出卻節節攀升,美國政府赤字GDP的比重會持續升高,從2022年的3.7%逐年提高至2025年的6.9%。美國政府中期的財政挑戰仍有待解決。
- 美國的債務仍在上升:2023年美國債務與GDP的比例為112.9%,雖然較去年回落,但是仍遠高於疫情前水準。這是AAA級國家債務占比中位數39.3%的2.5倍以上。惠譽也預測債務佔GDP的比例還會持續上升,增加美國財政脆弱度。
- 治理問題日漸嚴重:儘管僵局後來解決,兩黨達成協議暫時解決債務上限問題,但是過去20年來治理問題持續惡化,反覆出現僵局,且總是在最後一刻才達成協議。再加上美國政府缺乏中長期的預算框架,一再襲來的經濟衝擊與相應而生的減稅、支出擴張也加劇債務問題。
惠譽也提及其他因素,像是通膨與升息帶來的財政緊縮帶來的問題、以及人口高齡化帶來的長期支出上升問題。不過惠譽也提及美元的強勢、美國的整體環境與良好的ESG表現仍然是支撐評級的重要正向因素。
2011年標普降評美國主權信評
然而,雖然市場因此震盪,卻未造成太大的影響。原因之一可能是:這不是投資人第一次遇到這種狀況了!
2011年,同樣也發生了一次美國被降評的重大事件,但是主角則是另一間公司 — 標準普爾。當時美國同樣陷入了債務上限危機,歐巴馬政府和共和黨政府遲遲未能就債務上限、加稅、開支等議題達成共識,引發政府關門的危機;並且在最後關頭才達成協議。標普也在隨後宣布將美國的信評從最高級的AAA調降成AA+,開了第一槍。
標普降評美國主權信評的影響是?
在標普發布相關消息之後,標普500指數聞訊暴跌,發布當月(8月)跌幅5.7%,9月又下跌7.2%,在兩個月內跌了超過12%。然而,10月短短一個月內標普500就收復失土,回到評價前的價位。
主要原因是,投資人發現信評調降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嚴重。當時雖然市場很快下跌,但這其實反映了整個投資市場的恐慌。2011年歐債風波正酣,歐洲陷入主權債券危機,標普降評大大加深市場的緊張情緒,更加規避風險,因而快速出逃美元資產。
不過,投資人也很快發現,資金沒有更好的去處,美國資產市場仍然是相對穩健以及安全的資金停泊處;因此在市場動盪加劇之際,資金反而又流回美國市場,美債殖利率不增反減。
這次真的不一樣?
美債上限問題是長期以來陰魂不散的問題,儘管出發點是為了避免過度舉債,但是每一次結果都是再度放寬債務上限。自從1960年以來,美國已經遇到78次債務上限,而每一次國會都會提高債務上限,儘管有幾次真的政府關門,但是也都會在幾周內達成協議。
而這次一樣遇到債務上限問題,不同的地方卻有兩個:
- 市場環境大不同:2011年適逢歐債危機,市場風聲鶴唳,標準普爾在此時發布自然引發市場恐慌。但是現今雖然通膨問題嚴重,利率政策緊縮,但是整體金融市場仍算穩定。點我看最新阿爾發7月金融市場回顧。
- 利率政策將有更大的影響力:在經歷過衰退的疑慮之後,目前衰退前景較為消散;比起降評市場更關注的是聯準會的政策利率會如何影響到金融市場。
- 市場已經見怪不怪:2011年標普是破天荒降評美國主權,但是這次已有先例,且穆迪目前也維持同樣的評價。儘管惠譽的降評仍然是對美國信譽的迎頭重擊,影響力不如上一次的降評。
惠譽降評美國會有什麼影響?
在了解信用評級是什麼,以及上一次信評降級的事件後,接下來可以回頭看看這一次惠譽降評美國主權的影響了。
首當其衝的當然是股債匯市。消息公布之後,美股應聲下跌,亞洲股市和美元也都跟著下跌。但是情況沒有持續很久,市場在小幅震盪後並沒有進一步的大跌。那麼後續會有甚麼影響呢?
最主要的影響在於美國的優良信譽評級被打擊。原本即使經過2011年標普降評,由於惠譽以及穆迪仍維持AAA的評級,因此平均來說美國依然享有最高評級的信用。然而現在轉變為兩家機構AA+,一家AAA的評等,平均下來已經不再是AAA級,多少會影響到投資人對美國的信心,甚至有可能因此影響到部分投資組合的建構(考量到投組中債券的平均信評等級)。但是就中長期而言,倒是未必有很大的實際影響,主要原因有三個。
(一)除了美國以外還能投資哪?
相信在這個世界上,應該沒有人會質疑美國在這方面的實力吧!軍事、政治、經濟,美國無疑是最重要的國家。在資產市場更是如此,美股占全球股票市值約一半;美國為全球最大的公債發行者,且美債早已作為整體債券市場的定錨點,被當成債券市場的無風險利率;美元是最強勢的貨幣,也是最主要的避險貨幣。目前被評級為AAA的國家有德國、丹麥、荷蘭、瑞典、挪威、瑞士、盧森堡、新加坡和澳大利亞,但是沒有一個國家的債券市場規模及流動性可以與美國國債市場相提並論。
當市場發生恐慌,資金總是第一個流向美國市場。因此,就算惠譽降評引發投資人的避險情緒,資金還是有高機率(不可避免地)流回美國市場。微妙的平衡導致效果有限。美國公債在市場風險產生時往往會發揮避險作用 — 只不過這次美債就是風險本身。
(二)美國經濟體質依然強健
這幾年來市場紛擾不斷,先是美中貿易戰,接著是新冠疫情,緊接著是烏俄戰爭,以及伴隨這些事件而來的通膨、全球貿易問題。而這兩年以來的高通膨與伴隨而來的利率政策也深深影響全球經濟。儘管美國經濟先前也一度進到衰退邊緣,但是在強健體質與尚可的經濟數據下仍保持良好,反觀歐洲則是已經陷入衰退。
如今投資人更加關注的是何時會開始降息、以及經濟數據會如何影響聯準會的決策,惠譽的降評所造成的效果可能不及一次利率政策公布的影響。
(三)信評機構不能完全相信
說到信用評級,大多數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標普、惠譽、穆迪這三家公司。儘管鮮少人會挑戰他們的評級(批評倒是沒有少過),但是不能忘記的是信評只是評斷標準之一,而非絕對。信評機構一向有順水推舟與落井下石的疑慮,如2008年金融海嘯前,一直到次貸泡沫破裂,三大機構才調整這些次貸商品的評級;原先都給予最高的AAA評價。
今年初的銀行危機也是血淋淋的例子:在矽谷銀行倒閉之前,信評機構同樣未能發現問題,沒有指出銀行系統的脆弱。惠譽實際上也是在瑞士信貸破產後,才將其加入負面觀察清單。信用評級反映的是對於資產或國家的觀點,背後也仰賴十分複雜的模型評價;並不是不能相信信用評級,但是信評也不會是絕對的唯一指標,不能過度依賴。
美國債券部位會受到影響嗎?
一言以蔽之,影響幅度有限,投資人不需要過度擔心。
降評確實對於美國的信譽是一大打擊,但是這不會改變美元、美債作為資金安全停泊處的事實。而目前由於一年以來的激進升息政策,美債的報酬率仍然具有很高的吸引力。在消息發布後,美債殖利率確實有所上升,但是幅度不高,影響有限。就中長期來看,此次降評的影響力遠遠小於聯準會的影響力。
不如說,現在債券價格稍微回落是創造更好的投資機會,在可預見的未來裡大幅升息的機率很低,債券下跌幅度相對有限。如此一來,現在有高機率可以在享有高利率(與利息)的同時,期待未來降息循環帶來的資產增值空間。
未來需要持續關注的是,惠譽此次降評確實反映美國的財政與治理問題,尤其是近十年來美國仰仗著低利率大量舉債,利息成本低廉;但是如今利率高漲,今年年中為了解決迫在眉睫的債務上限問題而大量發行短債,雖然填充財政部的金控,卻也增加了債市的壓力。
且後續是否會有其他的信評下調(包含公司債等)也是投資人需要注意的事情。惠譽已經示警有可能會調降包含摩根大通銀行在內數十間銀行評級;穆迪也已經調降多間中小型銀行的評級。不過這主要反映的是對於美國經濟前景的評價。
總結
儘管惠譽降評美國主權確實在投資界與政界投下震撼彈,但是也引發許多批評。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就批評這是完全不合理的決定;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也指出現在降評是十分怪異的。但是這也是對於美國政府的一記警鐘,指出美國反覆面臨債務上限的治理問題。
除了對惠譽決策的抨擊以外,也有許多業界人士站出來對於美債表達支持與正向看法,如巴菲特、高盛,以及摩根大通銀行CEO傑米.戴蒙。畢竟決定利率、借貸成本的還是政策與市場,而非評級機構。就算惠譽降評美國主權,也不至於因此大幅影響美國公債的評價。
就資產的角度來看則不須擔心,美債由於其安全性與高收益率仍然是非常值得投資的標的,透過多元資產配置的話更是不需要擔心;長期投資時債券資產,特別是美國公債仍舊是幫助分散風險並提供配息收益的可靠來源。
【重要聲明】
阿爾發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100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102號8樓之1 |客服專線:02-25028622 | 112金管投顧新字第006號
阿爾發投顧自當盡力提供正確資訊,所載資料均來自或本諸我們相信可靠之來源,但對其完整性、即時性和正確性不做任何擔保,如有錯漏或疏忽,本公司或關係企業與其任何董事或受僱人等,對此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本文僅為阿爾發投顧提供客戶之一般參考資料,並非針對客戶之特定需求所做之投資建議,未考量個別投資人的財務狀況與需求,故本文所提供的資訊無法適用於所有投資人,投資人應自行判斷投資風險,不應將本資料視為投資之唯一依據,若有投資損益或因使用本資料所生之直接或間接損失,投資結果應由投資人自行負責。本文件之製作,係以本公司認為可靠之資訊為依據,本公司雖盡力使用可靠且廣泛的資訊,但本公司並不保證各項資訊之完整性及正確性。本文件中所提出之意見係為本文件出版當時的意見,相關資訊或意見若有變更,本公司將不會另行通知。本公司亦無義務更新本文件之內容或追蹤研究本文件所涵蓋之主題。本文件不得視為買賣有價證券或其他金融商品的要約或要約之引誘。本文內容非經阿爾發投顧同意,請勿任意節錄、修改或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