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人生的5個市場設計思維: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教你創造「金錢買不到的機會」

引言:人生處處是賽局,但你真的懂規則嗎?

你是否曾感覺,人生中某些最重要的關卡——從升學、求職到尋找伴侶——似乎都充滿了不確定性?我們總將成敗歸因於個人努力、時機,甚至是單純的運氣。我們奮力競爭,希望能擠進心儀的大學窄門,或在眾多求職者中脫穎而出,獲得夢寐以求的工作。

但如果這一切背後,都存在著一套看不見的規則與一座隱形的「市場」,而我們多數人卻對其運作一無所知呢?傳統經濟學告訴我們,價格是市場的驅動力,然而在這些人生大事上,金錢往往無法、也不被允許決定一切。你不能用錢「買」到耶魯大學的錄取通知,Google也不會因為你願意降薪就雇用你。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艾文.羅斯(Alvin Roth)將這門新興的經濟學領域稱為「市場設計」(market design)。他揭示了,這些金錢無法解決的配對問題,其實都是可以被理解、甚至被優化的市場。本文將從他精彩的著作《創造金錢買不到的機會》中,提煉出五個最顛覆認知、也最實用的思維,幫助你洞悉並駕馭這些無所不在的人生賽局。

1. 你人生最重要的交易,都與金錢無關

經濟學家口中的「市場」,遠比我們在超市或證券交易所看到的更為廣泛。在許多人生最重要的市場中,關鍵並非價格,而是「配對」(matching)——你選擇對方,同時對方也必須選擇你。

這種市場被稱為「配對市場」。舉例來說,在勞動市場,雇主尋找的是「最合格」的員工,而非「最廉價」的勞工;頂尖大學想招收的是「最優秀」的學生,而非「付得起最高學費」的學生。在這些市場中,雙方的特質是否「速配」,遠比價格來得重要。

最震撼的例子,莫過於「腎臟移植交換」。在這項設計誕生前,麥可.里斯醫師(Dr. Michael Rees)曾眼睜睜看著無數病患,明明有家人願意捐腎,卻因血型或組織不相容而只能在漫長的等待中凋零。他痛恨這種無力感,因為醫師的天職是治癒病患,「不是叫他們在死神家門口排隊。」

這個困境,正是經濟學家所說的「以物易物」的「雙重巧合」難題:你需要找到一個不僅擁有你想要的東西(一顆配對成功的腎臟),同時也想要你擁有的東西(你親人那顆不相容的腎臟)的人。市場設計的威力在此展現。羅斯與同事烏特庫.安沃(Utku Ünver)和邰豐.宋梅茲(Tayfun Sönmez)設計出「器官交換」與「連鎖捐贈」的機制,透過建立一個集中式的資料庫,讓兩個(或更多)不相容的捐贈者與病患家庭,可以進行「交叉捐贈」。這個設計並未挑戰「禁止買賣器官」的社會禁令,而是巧妙地繞過了它,從絕望中創造出金錢無法、也不被允許購買的救命機會。

在這本引人入勝、常帶來驚奇的書中,艾文.羅斯引導我們穿越現代生活叢林,指出許多隱藏在周遭的市場。他教導我們市場如何運作或失效,以及如何建造更好的市場。 ——丹.艾瑞利(Dan Ariely)

2. 為何「搶先偷跑」反而讓所有人都成了輸家?

在競爭中,「先搶先贏」似乎是天經地義的道理。然而,市場設計揭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事實:這種「搶先偷跑」(unraveling)的行為,往往會導致集體性的失敗,讓所有人都成為輸家。

大學美式足球的季後賽就是一個慘痛的例子。長久以來,各個季後盃主辦單位為了搶到明星球隊,總是在賽季還沒結束前就急著發出邀請並簽約。這種基於不完整資訊的倉促決定,其代價在1990-91年球季達到了荒謬的頂點。當年,各季後盃搶先鎖定的球隊,在後續比賽中紛紛意外落敗,導致球季結束時,最強的兩支隊伍——科羅拉多大學與喬治亞理工學院——根本沒有機會對決。最終,不同的民意調查分別將這兩支隊伍選為冠軍,產生了**「沒有共識的全國冠軍」**。所有球迷都錯失了一場夢幻對決,整個市場的價值也因此嚴重受損。

正如過早行動會導致混亂,一個迫使參與者為了自保而說謊的市場,則會造成另一種信任崩壞的失靈。

3. 最好的規則,就是讓你誠實也不會吃虧

在一個設計不良的市場中,誠實說出你的真心話,往往是危險的。

波士頓公立學校的舊招生制度就是一個血淋淋的教訓。在舊制度下,如果家長將最想去但競爭激烈的學校填為第一志願,一旦落選,他們的孩子申請第二、第三志願(原本很有機會上的學校)的機會將變得極其渺茫,因為那些學校的名額,早已被那些把它們填為第一志願的學生佔滿了。這套規則迫使家長必須玩弄策略,不敢誠實地將心目中的夢幻學校排在第一位。他們不得不在兒童遊戲場上蒐集「情報」,打探其他家庭的意向,只為了猜測哪所「還不錯」的學校自己最有機會錄取,然後違心地將它填為第一志願。

這個困境的解方,正是市場設計的「特效藥」——「延遲接受演算法」(deferred acceptance algorithm)。這也是驅動腎臟交換等複雜配對得以公平運作的引擎。

這個演算法最神奇的優點在於:它創造了一個讓參與者可以「安全地」誠實表達偏好的環境。在新制度下,學生可以放心地按照自己的真實偏好來排序學校。即使第一志願落空,他申請第二志願的機會,與那些一開始就將該校填為第一志願的學生是「完全一樣的」。這套演算法的精髓,在於它移除了「志向遠大」的懲罰。即使你的夢幻學校是個遙不可及的目標,把它填在第一志願也絲毫無損你進入其他學校的機會。

當紐約市和波士頓採用這套新系統後,成果驚人。以紐約市為例,第一年需要被強制分發的學生人數,就從駭人的三萬名驟降至三千名。家長們也終於可以從複雜的策略猜忌中解放出來,專注於思考一個更根本的問題:「我的孩子,真正適合哪一所學校?」

4. 市場需要好規則,就像輪子需要輪軸

許多人對「自由市場」的理解過於簡化,認為「自由」就等於「沒有規則、不受任何干預」。然而,羅斯的觀點恰恰相反:一個真正自由且高效的市場,正如同一個能自由轉動的輪子,它極度需要精良的規則作為輪軸。

一個能自由運作的市場就像一個能自由轉動的輪子,需要一個輪軸和充分潤滑的軸承,而如何提供那個輪軸和保持那些軸承順暢運作就是市場設計的宗旨。

精心設計的規則,其目的並非干預市場結果,而是為了保障公平競爭、促進資訊流通、確保交易安全,最終讓所有參與者都能真正「自由地」去追求對自己最有利的結果。

以19世紀的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為例,在規則建立前,小麥交易是一個緩慢且笨拙的「配對市場」。買家必須親自檢視每個農夫送來的小麥樣本,仰賴「憑樣品銷售」與個人關係來決定是否購買,交易效率極低。後來,交易所建立了一套簡單的小麥「分級制度」——這就是市場規則。這個規則將不同品質的小麥標準化,買家從此不必再認識賣家或檢查貨品,只需根據等級就能放心交易。這項簡單的設計,成功地將一個窒礙難行的配對市場,轉變為一個高效、匿名的「商品市場」,極大地促進了交易的熱絡程度,讓市場真正自由了起來。

5. 有些事無關對錯,就是「令人反感」

一個市場的邊界,不僅是由經濟效率決定的,更受到社會深層價值觀的強烈影響。有些交易,即使買賣雙方你情我願,也會因為社會普遍認為「令人反感」(repugnant)而被禁止。

例如,在美國加州,販售馬肉供人食用是違法的;在絕大多數國家,買賣人體器官同樣是非法行為。這些禁令的根源並非基於健康或安全考量,而是源於道德或情感上的反感。

金錢在其中扮演了奇妙的角色。許多交易在不涉及金錢時是受到鼓勵的(例如無償捐贈腎臟),一旦金錢介入,就立刻變得令人反感。這揭示了市場的運作,永遠無法脫離其所在的文化與社會脈絡。

這也正是市場設計師面臨的終極挑戰:如何在這些強大的社會限制下,尋找創新的解決方案。這讓我們再次回到「腎臟移植交換」的例子。這個設計之所以堪稱典範,正是因為它並未挑戰「禁止買賣器官」這條社會禁令,而是巧妙地繞過了它,透過「以物易物」的交換方式,在不違反社會價值觀的前提下,同樣達成了拯救生命這個崇高的目標。

結論:你看見的是問題,還是待修復的市場?

從震撼人心的腎臟交換到影響萬千家庭的學校選擇,羅斯的市場設計思維為我們提供了一副全新的眼鏡。它讓我們明白,市場無所不在,有好壞設計之分,而理解其運作規則能賦予我們改變局面的力量。許多看似棘手的困境,其根源可能並非資源不足或人性貪婪,而僅僅是市場規則的設計不當,一如腎臟捐贈的困境,在旁人眼中是無解的倫理難題,在市場設計師眼中卻是個可以修復的配對市場。

當你下次再遇到升學的迷惘、求職的挫敗,或是社會上種種資源分配不公的現象時,不妨試著問自己一個問題:「在我的生活或我們的社會中,還有哪些看似無解的困境,其實只是一個設計拙劣、等待我們去修復的市場?」